中国科学社40周年纪念大会合影,背后大楼即为明复图书馆
走进花木扶疏的黄浦区明复图书馆院内,氤氲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左侧那幢典雅的白色三层楼,即是图书馆主楼,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中国科学社1914年成立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顶级科学社团,为在积贫积弱的中国传播科学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关资料图)
科学社成员陆续回国后,主要活动地先是南京,后则上海。为社团发展需要,科学社负责人任鸿隽、胡明复等决定筹募资金,在上海兴建新社所和图书馆。此议得到“中研院”院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由其申请国民政府拨款40万元,其他如张謇、孙科等名流均捐助大额资金,并委托银行家朋友宋汉章、徐新六负责管理。
中国科学社所购馆舍地皮,位于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近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处,闹中取静,环境清幽,适宜建造合二为一的新社所和图书馆。1931年元旦,一幢新的图书馆大楼落成,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546平方米。共计建筑费用84323元,设备费用30344元。
带我们参观的王巍馆长介绍道,图书馆设计科学合理,如今风貌依旧,使用功能相似,大楼南北错层,南三层作办公室、阅览室和会议室使用,北五层隔为书库,钢制书架坚固耐用,高度2米左右,可方便读者取阅,历时90多年仍在使用。书库间原还有手摇升降梯,方便从不同层面调取图书。
明复图书馆得名,当为纪念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胡明复。胡氏江苏无锡人,美国哈佛大学中毕业的第一位中国博士,也是我国第一位数学博士。胡回国后,一直担任中国科学社社董、总干事、会计和编辑,承担了大量的社务活动、编辑工作,使科学社的事业能克服重重困难发展壮大,厥功甚伟。后不幸在无锡乡村溺水身亡,年仅36岁。
蔡元培先生在图书馆开幕典礼上说道:“此馆纪念胡复明先生,因为他是本社重要发起人,为本社牺牲极大,直至于逝世日,尚勤于社务。故本社第一伟大建筑物即以纪念明复先生。”现明复图书馆花园内,仍树立着一尊胡明复雕像以志纪念。
图书馆院内的胡明复纪念雕像
明复图书馆大楼落成后,免费向科学社社员和公众开放。也成为上海重要的文化活动空间,著名画家在此举办展览,专家学者在此公开演讲,都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到场。1931年底访华的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就在明复图书馆三楼演讲《磁学之现代观念》。
1943年冬,因明复图书馆钢筋混凝土屋顶开裂,雨水渗漏,侵入书库造成书刊损坏,因此亟须修缮,所需资金约150万元。但中国科学社资金困难,遂决定向社会筹募资金。当时拟定募捐奖励办法有三:认募捐款以五万元为一单位,共三十单位;凡捐满五万元以上,由中国科学社敬请为赞助社员,并镌名铜牌纪念;凡捐满五十万元者,敬将捐款人肖像悬于本馆。
时值上海沦陷期间,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早已远走高飞,或深居简出,即使有心捐助也怕惹是生非;汪伪方面曾有人找上门来,愿意捐助修复资金,遭到科学社方面的拒绝。募捐工作未达预期效果,正当为难之际,得知消息的爱国实业家、民族企业大隆机器厂厂主严裕棠、严庆祥父子,当即决定慷慨解囊。
大隆机器厂为我国最大近代机器制造企业,产品涉及船舶、纺织、农用等不同门类,也承接机器修理业务。严氏父子热心公益,曾兴办多所小学招收清贫子弟,免收学费。严裕棠表示:“明复图书馆是我国东南仅有的科学研究机构,同国家将来经济建设有着相当重大的关系。该社零散捐募,难求速效,三十个募捐单位可由我家全部担任,以期早观厥成。”不多天,150万元捐款便送到中国科学社入账,后因币值不断锐降,严家还追加了部分费用。
图书馆修缮完毕后焕然一新,为对严裕棠、严庆祥父子的善举表示感谢,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总干事杨允中特为致函严氏,决定将图书馆三楼正厅命名为“裕棠厅”,但严裕棠一再婉谢,认为弘扬科学文化诚为社会责任,人人有责。虽然如此,科学社方面始终坚持前议,仍特制匾额一块悬于堂前。可惜此匾后来不知去处,笔者建议可予复制,以纪念严氏父子的善举,尤其在科教兴国的当下,尤须弘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精神。(邢建榕)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