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经济日报刊发整版文章,高度关注《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文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章以立春之日贵州省委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对全省“三农”工作进行部署为切入点,报道了五年来特别是2022年以来,贵州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贵州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贫监测帮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稳步推进乡村建设。
文章全文如下: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3年2月4日,正值立春时节,贵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全省“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调要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10天后,毕节市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座谈会召开,进一步强调全省上下要从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5年来,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这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过去一年,贵州按照“三个转向”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增收,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当前,贵州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贫监测帮扶,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决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加快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切实抓好乡村治理,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强“3+1”保障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统筹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领域投资,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利用各类帮扶车间、商业资产发展劳动密集型、订单式、弹性工作制等适合搬迁群众特点的产业项目,培育经营主体,扩大就业覆盖面,积极发展社区集体经济;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就近就业支持力度,加强就业跟踪监测和帮扶,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高质量做好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人口增收工作,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5%以上。持续深化粤黔东西部协作,全面落实两省关于建立更加紧密结对帮扶关系的部署,持续推进粤企入黔“双百”行动,拓展产业、劳务、消费、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分类盘活闲置低效扶贫项目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
坚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安全。持续提升粮油生产、储备、加工能力。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7万亩。实施粮油产能提升行动,一体推进“六大工程”,深入实施“揭榜挂帅”,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力争粮食平均单产提升2%以上,完成国家下达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切实减少粮食生产、储存、加工各环节损耗,降低储备成本,坚决杜绝浪费行为。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生猪、蔬菜等重要民生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聚焦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林下经济,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积极推动“黔货出山”。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县域为主体,推进原料基地与加工企业优化布局,积极发展净菜生产等加工,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拓展农业观光、体验等多种功能。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完善联动带动机制,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加快发展,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户、规上农业企业50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2000家以上。加快补齐农业科技服务短板。开展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左右。
稳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20%,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70%。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升级改造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智慧广电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动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发展。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依法依规探索以投资入股等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入乡,允许入乡就业创业人员在原籍地或就业创业地落户,深入实施农民工创业园质量提升行动和“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用好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更好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积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数据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来源:人民日报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 蓓
Copyright 2015-2022 华中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